近年来,细心的市民会发现,工行上海分行的网点面貌正在发生着深刻的改变。工行的招牌变亮了,全新的中英文LOGO将网点的门面装饰一新,无论白天黑夜都清晰醒目;网点服务方式变多了,高高的柜台被更多的开放式低柜所取代;服务的人员变近了,以前在冰冷玻璃后甚至要靠话筒交流的银行工作人员,现已来到身边随时倾听客户的需求;人性化服务的色彩变得更浓了,贵宾理财中心如雨后春笋般的涌现,更加注重客户服务的私密、专注和专业,既满足了客户多元的理财需求,同时也被注入了更多的人性化服务色彩。
其实,市民能看到的只是表象,真正的变化源于业务和管理上的变革。1997年,工行上海分行率先推出个人理财业务,“理财”一词第一次进入老百姓的视线;2000年,该行率先推出了个人理财工作室,引发了社会各界对个人理财的关注和讨论;2001年,又率先推出了贵宾理财服务;2002年,又推出了理财金账户核心品牌,成为四大国有银行中第一家推出服务品牌的银行;2003年,又率先实施了个人理财网点标准化的客户服务流程;2004年,又率先启动了金融理财规划师的培训和资质论证工作;2005年,重点开展了个人金融业务整合创新工程,对业务流程进行优化再造,实施了网点的科学管理,形成了以贵宾理财中心为代表的网点专业化经营和标准化服务的新格局;2006年理财金账户全面升级,提供“六专”贵宾服务;至今,工行上海分行已经拥有配备专职理财经理的贵宾中心80多家,其中财富中心16家,专职营销人员逾千人,服务理财金账户客户50万余人。 ——个人理财 产品为先
“你不理财,财不理你”。近年来这句耳熟能详的话已经渐渐被老百姓所接受。但要真正实现个人财产增值,离不开多样化的理财产品。“工预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为了要帮客户理好财,首先要有丰富的银行产品。工行上海分行的个人理财类产品从单一的储蓄和国债,发展到如今债券、基金、保险、本外币银行理财产品多元化投资组合,风险偏好、资产配置、财务安全的概念也已越来越被客户所认可。
目前,工行上海分行代理49家基金公司的338支基金产品和23家保险公司的43款保险产品,1-9月份发行人民币理财产品106款,外币理财产品46款,投资范围覆盖了股票、债券、票据、信托等诸多金融领域,使普通的老百姓也能分享中国经济发展所带来的收益。在客户得到投资收益的同时,该行的效益也在显著提升。在2008年国内外资本市场剧烈振荡的大环境下,截止9月底该行实现基金销售217.9亿元,保险销售70亿元,人民币理财产品销售281亿元。保险和理财产品收入较去年同期分别增长134%和216%,三大类产品销量在上海四大国有商业银行排名中均位列第一,占比分别达到53%、34.6%和38.4%。 ——人才培养 构筑高地
在理财产品日益丰富的今天,如何帮助客户不在浩瀚的投资市场中迷失方向,错失良机,金融理财顾问在其中扮演了重要的掌舵人角色。打造个人理财的专业人才队伍和领军人才,是工行上海分行的重要人才战略。2004年该行率先启动了金融理财师的全行选拔和培训工作。截止2008年9月该行前后组织参加了9期AFP(金融理财师)培训,397人通过了AFP资格考试,通过率达到95%。组织7期学员参加工总行CFP(国际金融理财师)培训,136人通过了CFP资格考试,通过率达到60%。
人才的培养不仅仅是为了资质证书的取得,更重要的是能力的提升。2007年工行上海分行培训改变了以往只针对产品和操作的培训,充分借鉴了境外成熟市场的营销经验和管理实践,全面启动了理财经理营销技能提升课程和对销售主管和二级支行行长管理技能提升课程。同时还开设了礼仪培训、精准营销、电话营销等具有高度专业性和实践性的培训课程,提高综合能力;开展尽职遵章培训,提高理财经理的法律意识和职业道德操守。 ——财富管理 扬帆起航
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明确提出“创造条件让更多群众拥有财产性收入”。如何为居民的金融资产保值增值,实现财务安全和财务自由,作为拥有最广泛个人客户基础和最多金融资产的——工商银行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也有着无限的发展潜力。
要成为市场的领跑者,就必须始终有清晰准确的战略定位。工行上海分行以财富管理作为个人金融业务发展的战略核心,正是基于对金融发展趋势和市场环境的清醒判断。从个人储蓄,到个人理财,到财富管理,无不折射出工商银行一条清晰的零售银行业务发展脉络与经营轨迹。全新的财富管理业务正在改变着工商银行的经营理念、营销模式,以及与客户的关系,并将为个人金融业务开辟广阔的新天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