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可以输入30
您所在的位置:
利率速滑债市呈快牛 做多情绪陷纠结
 

  经历了利率快速下行的一周后,上周利率债收益率表现小幅上行。11月26日,银行间现券收益率再度上行。10年期国债活跃券180019上涨2个BP报3.41%,10年期国开债活跃券180210收益率上行1.24BP报3.9125%。

  从市场表现来看,“快牛”之后,市场做多情绪出现了一定的纠结犹豫。之后的债市走势将会如何演绎,以及这轮“快牛”行情的持续性均成为机构关注的重点。

  “支撑今年利率债牛市的核心因素在于宏观经济基本面和货币政策。一方面从整个宏观经济情况看,当前经济处于下行压力加大、经济数据逐渐出现下行信号,在明年二三季度之前,经济数据明显改善的可能性或不大,宽货币向宽信用政策演变及有效传导均需要时间;另一方面央行在今年2月开始就已经调整了对整个货币政策的用词,转向了‘流动性合理充裕’,给出了资金面稳定的预期。”11月26日,博时中债1-3政金债指数基金拟任基金经理张鹿受访指出。

  做多情绪陷纠结

  在11月12日至11月16日的一周内,10年期国债收益率从3.48%下行至3.345%,跌破3.4%的关键点位,同时10年期国开债也下行突破4.0%关键点位,走出一波“快牛”。而随后在11月19日开始出现小幅回调,10年期国债收益率至11月26日收复3.4%。

  短时间内的波动体现出了市场的谨慎氛围。

  “回调原因属于技术性调整,短期利率下的太快,获利盘想在年前了结,而踏空者期待回调,边际买入热情下降。”11月26日,融通债券基金经理王超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复盘此前市场快速走牛的原因,王超指出,一方面是8月至9月市场调整时间和幅度较大,另一方面则是国庆节后利好不断,包括央行下调了准备金率; 9月社融低迷;9月工业企业利润增速大幅放缓;10月份PMI数据低于预期,其中生产和订单指数下滑较多;11月公布的10月份社融数据再次大幅低于预期,众多的利好一起推动了债市下行。

  对于目前的调整,申万宏源证券首席固收分析师孟祥娟认为,“上周处于政策与数据的相对空窗期,国内债市在经历前一周的快速行情之后,上周债市回归窄幅震荡,整体来看,当前市场看多明年债市的预期仍然较为一致,但当前债市表现一定程度上已经包含了对未来融资、经济增速继续下行及未来政策继续放松的预期,在债市收益率下行至当前位置后,做多情绪难免再度纠结。”

  事实上,这种市场预期过于一致的情况也已经引发关注。

  “利率债收益率单边下行的情况早就成为历史,预计未来市场的波动将会加大,机会在于在波动中寻找机会。”11月26日,某城商行交易员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研判牛市持续性

  不少机构在回复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均提及了“长期看多”的观点。

  “从债市空间而言,信用收缩环境下经济下行的逻辑未变,后续伴随房地产链条景气度的加速下行,或可见经济下行压力的加速显现,同时通胀压力将会逐渐证伪,中微观韧性向宏观方向上靠拢,为长端提供下行空间;同时,货币政策在内外环境扰动下,在回归中性后往偏松方向发展已比较确定,短端确定性比较明确,流动性的合理稳定也较为明确。”王超表示。

  其进一步指出,“另外,全球经济的逐渐下行和美国顶部区间的过热回落,将在未来降低整体市场风险偏好,同时也从利差角度为国内债市打开空间。

  因此整体来看,参考历史经验和逻辑依据,从调整时间和调整幅度来看,债券走牛仍在半途。”

  张鹿亦认为,“当前市场流动性保持合理充裕,银行间质押式回购7天加权利率与3年期国开债收益率间仍有一定的利差保护。市场流动性将保持合理充裕,市场融资利率也将维持低位。从中长期来看,经济基本面进一步下行趋势明确,货币政策预计维持流动性合理充裕,中短期利率债仍有下行空间,如遇调整则是进场时机,牛市格局仍在启动,还将继续往下走。”

  卖方的研报亦对牛市的延续提出关注。招商证券研究指出,市场仍处在做多窗口之中,而且是“债牛2.0模式”的开始阶段,投资者宜“坐稳扶好”,不宜轻言离场。

  在其近期2019年利率策略展望报告中则提出,“牛市未满,佳期如梦”的观点,认为2019年一至三季度大概率将出现“经济周期向下+货币周期扩张+信用周期企稳”的组合,债牛仍将延续,10年国债有望向下突破3.0%。四季度如果经济周期实现乐观假设企稳,可能对应货币周期见顶,债券牛市风险加大。

  申万宏源证券也在近期2019年债券市场投资策略报告中指出,继续维持看多2019年债市、明年10年国债收益率低点到3%-3.1%的判断不变。

  不过,短期中市场潜在的风险点亦被机构提醒关注。

  “未来稳增长政策权重在市场走势中仍会继续上升,但整体政策托而不举,旨在缓释经济下行陡峭度,整体中央加杠杆的广义财政对经济托底存在空间,但空间有限,需紧密关注政策的松紧变化及其影响在远期何时边际见效。”王超表示。

  注:本信息仅代表专家个人观点仅供参考,据此投资风险自负。

(摘自和讯网 2018-11-27)
【关闭窗口】